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云驛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自由飞翔
查看: 184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意文学】文人的历史形象

[复制链接]

8

主题

10

听众

280

积分

VIP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14:13: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涓生 于 2013-7-30 14:14 编辑

    在中国的文化世界中,文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族群。就社会地位而言,他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历史地位而言,他们也被定格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在经历了夏商之后,奴隶社会的各种体制逐渐完善。在统治阶级内,除了天子以外,王和诸侯形成了社会的第二、三等级,他们占有领地和属民,处于社会金字塔的高层。在这一体制中,各种文官和武官也是贵族,他们隶属于第四等级。在那个时期,平民百姓的主要任务是劳动生产,他们多数属于奴隶,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知识和文化。文官此时是典型的读书人,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掌握不同的知识,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前身”。在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中,追述了各家的起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把源头定位在文仕这一族群上。贵族即文人,文人即贵族,这是中华文化世界里文人的第一个形象。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局面的形成,教育逐渐普及,普及的原因有二:一、占有文化至高权的贵族逐渐沦落,从而靠文化为生;二、一些平民在社会动荡中有了受教育的可能,因而掌握了一定知识,成为了实质上的文人。比如,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之中,就有很多来自平民。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这从根本上让更多平民有机会成为了文人。而文人掌握了知识,也从一定程度上有了掌握自身命运的可能。孔子为读书人提供了第一个人生选择,即通过读书做官。这成为了千百年来许多读书人的生命主题,他们的命运也随着这一主题浮浮沉沉,既有如苏轼这样的集文化和权贵于一身的大成者;也有如李白这样的因官场失意而郁郁不得志,而在诗赋上造诣颇高的矛盾者;不过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或一生牵绊于此的沉默者,他们被历史遗忘,他们的生存也同时道尽了遗憾。孔子本人一生奔波,希望自己的思想得到重视和应用,而实际上,他亲身的实践并不成功,反而在他的弟子中有许多人做成了官。随着楚汉战争的落幕,文人逐渐以一种新的形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经历了“文景之治”之后,新的文化道统形成的所有条件已经形成。在这一道统的酝酿和初创期,文人需要新的举才方式,而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生存的历史逐渐趋向了儒家。需要强调的是,夏商周是不存在举才的问题的,在那个时候,文人本身就是贵族,唯有贵族才可能占有知识,因此人口的上下流动十分有限。汉举孝廉,就是选用道德品质高尚,孝顺父母的人入仕为官。这实际上是配合着“儒道”互补的文化体制一并进行的。我们知道,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施行,这是中华民族命运般的一件事。从此,儒家所贯通的“仁义礼智信”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骨髓,使中国人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典型国民性格。此时,文人大多是道德模范的载体,这是中华文化世界文人的典型形象,也是中国老白姓道德传承的主要方法。所谓“君子如草上行风”,“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官”等等说法,都与这套传承体制有关。从汉朝开始,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开始有方向的凝聚,而文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时,文人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例如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他少时读书练剑,成年后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可只因诗赋音律好,便把富家女卓文君迷得团团转,我们知道,他俩儿后来私奔了。贫寒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得到权贵名位的为官之人。
    唐宋时期,文人的历史形象常与诗人和词人联系在一起。唐宋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才子多到如过江之鲤。从初唐的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到高峰时期的李白、杜甫,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秦观到集大成者苏轼,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背后,人们如瞻仰璀璨的星空般仰望着那个时代。其实除了诗人和词人以为,此时的文人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格外出色的成绩。比如在政治领域,我们都非常熟悉王安石的变法;在宗教领域,佛学逐渐渗透进了中国文化血液,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更为辽阔的精神世界,其代表人物是高僧玄奘;在思想领域,我们融合了印度佛学开创了儒家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朱熹。比之秦汉时期,文人承载的更多是道德责任,他们如草上之风,影响着百姓的德行实践,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则逐渐燃起了人性之火,并将它推向了真善美的最高峰,此时的百姓对文人是尊敬的,他们喜爱文人,并借由文人的作品窥见了人性的光辉。也正由于此,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重文轻武”的现象,此时政治混乱,官僚机构冗员严重,加之社会风气逐渐腐化,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元明是文人社会地位衰落的时期。由于蒙古人入主中原,为了奴化汉人,他们把臣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而作为汉族文化的“活”载体,蒙古统治者极力压低汉族的文人,他们把社会人等按职业分为十个等级,文人排在妓女之后,乞丐之前,因此就有了臭老九的名号。当时的文人忍受的是“亡国奴”的耻辱,毫无独立人格可言。这使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会如此愤慨地写下《过伶仃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了明朝,为了禁锢文人的思想,统治者以八股来取士。科举考试把命题的范围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之内,文体只限八股文。而整个考试过程又严格按照乡试、会试和殿试来进行。这极大削减了文人进行独立的思想和创造的可能,整个文化界把精神都囚禁在对付科举考试之中。明朝著名才子唐伯虎就曾因科举考试,朋友舞弊受到连累,在先后送走了父母妻儿妹妹后,开始愤世嫉俗起来。世俗的不顺造就了他的天才,而唐伯虎毕竟是少数,多数文人把自己囚禁在温柔乡和功利场之中。而文人在科举考试中也体验着人间的冷暖,时代的炎凉。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篇名为《范进中举》的小说,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对丈人胡屠夫唯唯诺诺,不论朋友还是亲戚或是邻人,无一把他当人。可在中举后,丈人把他捧上天,周围人对他恭恭敬敬,称:举人老爷。不中举是孙子,中举是老爷,在这样的人生冷暖中,确有许多人疯了。与其说这是范进的悲哀不如说这是此时文人的悲哀。
    到了清朝,文人的思想进一步被禁锢,他们是王公大臣的文化“玩物”,只能把心思用在考据上面。满周贵族一面学习汉文化一面禁锢汉文人的思想,在这种矛盾的行为中,我们也见证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正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于汉民族知识分子的防范意识。他们知道,靠武力可以征服一时但不能征服一世,自从有了思想,这个世界就没有能够完全被征服的人。乾隆皇帝曾经说过:“汉族知识分子有个坏毛病,那就是他们喜欢天下关怀。这样的天下关怀,还要我这个皇帝干嘛。”于是,在一系列的高压政策下,文人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那些不甘于做考据的文人率先感到了一种大的民族虚无感。这种虚无感,儒家文化救不了,道家文化救不了,法家文化救不了。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他遁入了佛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没有找到出路,在恐惧和迷茫中,把生命注释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绝不仅仅是文人自身的迷茫,也是一代中国人的迷茫,中华民族文化生命走到这里开始迷路,路在何方,尚不可知。
    到了清末,文人开始树起革命大旗,纷纷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之中。从最早的林则徐、严复、顾炎武到后来的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直到鲁迅、胡适,他们在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起到了精神主心骨的作用。他们身先士卒,积极翻译西方进步书籍,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改造国民性,为中国带来一片文明的曙光。后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经评价鲁迅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此时的中国文人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承载着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让广大沉睡的老百姓及时醒来;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以短时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改变自身的命运。
    建国后,文人自身的命运浮浮沉沉,即有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蜜月期,也有文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灾难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展开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展开,文人在现代社会的处境十分微妙。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经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整个社会笼罩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氛围里,我觉得这是对文人的一种挑战。历史也证明,在我的父辈母辈真实奋斗过的这一时期,商人成为了社会的脊梁,而官则远离了历史上曾经依赖的文人主体。文人被独立了出来,要么改变身份,投身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要么收紧衣裤,老实做人。有少数文人成为了作家、教授,多数则默默无闻的对付生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思想的视野要宽,要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18

听众

1763

积分

普通用戶

沙发
发表于 2013-7-30 15:54:29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好文章怎么没人顶呢?
论中国古代文人。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不可计数的中国文人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庸碌无为者。“商人成为了社会的脊梁,而官则远离了历史上曾经依赖的文人主体。文人被独立了出来,要么改变身份,投身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
拜读涓生佳作,赞赞,人家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

听众

280

积分

VIP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3-8-3 23:22:36 |只看该作者
北国雪绒花 发表于 2013-7-30 15:54
这样的好文章怎么没人顶呢?
论中国古代文人。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不可计数的中国文人中 ...

谢谢绒花的支持哦。
思想的视野要宽,要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8

听众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地板
发表于 2013-8-7 17:14: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百合 于 2013-8-7 17:20 编辑

推荐语:作者以文人的历史形象为题。把从古至今的文人的历史形象逐级排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文人们所经历的变迁和对文化传承的热爱,没有因为处境变迁而淡去。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主宰着那一代人的精神思想。让那一朝代人的生活有了方向和对生活认知的能力和对希望追求的力量。这篇 重在展现文人在历史中的形象的文化内涵。对文人在历史中的待遇做了高度的赞扬,对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进行审视,并作出纵横捭阖的评说。具有较强的对比和思辨色彩。在人文感受方面给读者很大的启发。文章最后的收尾,写出了作者的心声,也道出了千万文人的心声。文人的今天不再像几十年前被人尊敬,见了会叫声:“先生,老师”了。现在的文人也被同化了。这种同化,是可怕的。是让国人担心的。在国外开展孔子学院,中国人却忘了自己的文化传承。文人的悲哀之处,无处诉说。 推荐涓生优秀的作品。欢迎涓生有更多好作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8

听众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5#
发表于 2013-8-7 17:21: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百合 于 2013-8-7 17:34 编辑
北国雪绒花 发表于 2013-7-30 15:54
这样的好文章怎么没人顶呢?
论中国古代文人。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不可计数的中国文人中 ...

花姐,文章我细看了。有些错别字之处,不通顺的。帮他改正一下。标题应该是【诗意散文】对吧。改完通知我。我作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6#
发表于 2013-8-7 22:16:57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我等百合推荐后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7#
发表于 2013-8-10 16:11:47 |只看该作者
资料表明,乾隆皇帝精通汉人文化,同时大搞“文字狱”,文人稍有不慎,便招来杀身之祸。曹雪芹把红楼梦定位在“假语村言(贾雨村)”惧怕日后遭此劫难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0

听众

592

积分

禁止访问

8#
发表于 2013-8-12 23:02:2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心云驛站   

GMT+8, 2024-5-2 13:41 ,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