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云驛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自由飞翔
查看: 10859|回复: 13

【南通】老把式散文展示

[复制链接]

9

主题

16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13-4-23 14:38:5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老把式 于 2013-4-23 18:03 编辑

总有一片土地让你魂萦梦绕;总有一些身影让你牵肠挂肚;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身难忘;总有一些情感让你铭诸肺腑;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拼搏。
                                                            被 遗 忘 的 老 街
                                        文/老把式
   

         我一个人静静地走着,走在这离别三十多年的老街上……
   
       从东街口缓缓西行,西边斜射过来的暮阳余辉,迎面扑来,洒落在黑沉沉的老墙和屋顶瓦楞间的青苔上。老街显的十分狭窄。伸手可触的屋檐,瞬间让你觉得长高了几分。与方才走过的大街繁华气息迥然相异。只须稍稍向西深走几步,就宛然遇上了天然的虑声器,一下子把喧闹的车声、人声挡了出去。我此时只身游荡在这斑驳古朴的老街之中,不免怀疑是否认错了岁月,更平添了几分不知通向何方的空寂。尽管曾经是多么的熟识,却浑然间觉得是那么的遥远。
   
     老街静极了,街巷里空荡荡的,见不到几个人影。街巷显的孤独、苍老,恬静黯然。似乎不论什么时候向老街中踅去,都一种临近秋阳的感觉。街两边的店铺,依然上着旧式的门板,似乎是古朴的屏风,镶嵌得严严实实。偶然有几个老人坐门前的小板凳上,指指点点。神情落寞而忘情。此刻的老街似乎远离了喧嚣、淡出了尘世。那曲折蜿蜒的街巷,像是外婆拄杖的手臂,牵着我的思绪磕开了我尘封多年的岁月大门。…
   
     老街地名叫丁堰,是南通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古朴小镇。长约500米,世世代代居住着不到百户人家。据祖辈们说,这里的人们多数是沿长江水系移民而来。在鼎盛时期,寺庙就有11座。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来这里烧香求佛。车水马龙、人气兴旺。不知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寺庙的和尚不知去向。只留下一些废墟。再往后的变迁谁也说不清了。然而老街在岁月的淘洗下,造就了这里特有的文化风韵和古朴淡雅的灵气;陶冶了这里淳朴子民的优良品德;锤炼了为生存而勤奋、拼搏的倔强精神。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种文化、每一种精神都曾经伴随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一个人静静地走着。脚下的青石板,不知何时换成了水泥砖;关帝庙前的两座石狮也不知去向;昔日的草绳机的轰鸣声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斑驳老墙上的陈年旧迹,依稀还可以看见文革时期的宣传标语……我的目光在游离搜索着、搜索着……那死胡同的旮旯依然还在。儿时记忆的心灯忽然点亮。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个时间,小伙伴为晚间东街打西街的群架早做好了准备。期待天黑时伟大的保卫战。小伙伴们各自手持自制的火柴枪木制刀枪在头领的指挥下,寻找最佳的隐蔽地点。就是眼前的旮旯保护了我,一直没有被抓。那时,老街晚上没有电灯,黑灯瞎火,却是孩子们的天堂。今天这些孩子们去了哪里?为什么不怀念一下昔日的战场啊!
   
       我站在巷口许久许久,这里原来是桥口顾家烧饼店。小时候是我常去的地方。一条草帘换来5分的硬币,买回一块烧饼,可以哄弟弟一天不哭不闹。望着那到手的香喷喷的、油冒冒的烧饼,不听话的口水一不留神沿嘴角滴落。真想狠狠地咬上一口,又怕妈妈的呵斥。然而,那圆圆烧饼的一圈留下的小牙印,弟弟始终没有看出破绽。这也许是终身的秘密了。烧饼店不在了,那烧饼的香味至今还在诱惑着我的口水。每次回家总要去寻找烧饼的香味,美美地吃上几块。似乎要补回童年丢失的美味。于是乎,老街就和烧饼扯到了一起。
   
        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老街的人们都在为摆脱贫困而辛勤劳作。从东街到西街,家家都在打草绳、打草包、扼草帘。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什么时间能痛痛快快的吃上几个烧饼;吃上没有青菜的白米饭。那时,我掐着指头算,离吃上几块肉的节日还有几天。美好的期盼,总是给幼小的心灵带来无比的快乐。能吃上几块肉的节日终于等来了。那年年初一,我早早起床,穿着脱了外罩的又短又旧的,听说还是爸爸的旧衣改做的小棉袄(每年都如此,过年脱外罩露出新的部分。其实不脱还好点,脱了手臂长出衣袖三寸,下襟挡不住内衣。)走在这老街上。古朴的门板上都贴着对联;孩们放着小鞭炮;远处的二踢脚在晨间老街的上空开了花。终于闻到了年味,闻到了肉香。为了这一天,老街的儿女们要整整提前一个月的忙碌。街西头的馒头店最热闹,蒸笼里冒出的热气,扑在大人们喜悦的脸上。似乎只有这一刻,才能洗涤了全年的疲倦。到了正月十五更是热闹,那大红灯笼挂在屋檐下;秧歌队打着腰鼓从东街到西街,走几个来回;夜间小孩子们拖着自做的兔灯,在街里走来走去。那些日子有吃的,有玩的,足以把我们小伙伴们带到了快乐的天堂。
   
        老街虽然小,但街两边的从东到西的店铺五花八门,有饮食店、铁匠店、药铺店、杂货店、修车的、买水产的、刻字画像的、炸苞米花的……儿时的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买蔗糖的。每次听到那甜甜的吆喝声,我会怱怱找来牙膏皮换回一小片。那甜味,瞬间让我变成了小神仙。我享受了片刻的甜蜜。
   
       老街上的店铺早已不是店铺了,老墙已经脱落的灰头灰脑的没有墙的样子;已经磨损得看不清颜色的木门紧锁着。唯独那修钢笔配钥匙的齐师傅还在埋头作业。那熟悉的面孔,那一丝不苟的认真,不难以看出他和老街一样,与世无争,坦然面对未来的一切。如今他已是老街上唯一的店铺了。也只有他和屋檐下燕子才能安抚老街的孤寂了。
   
        还记得街中的冒家巷有口老井。清晨里,挑水的驼子哼着自编的号子,在井边来回担水。我走近老井,多少年来,老井还是那样。它见识了新大街的繁华竟逐的今天,也看尽了老街辛酸苦辣世事沧桑。才得以清澈了它的眼眸,幽深了它的心底。它就这样一直冷冷地拒绝阳光的探访,默默地接受风雨的洗礼。用铮铮的古石与历史凝望,用柔柔的青苔与生活对视。这口老井,敛起凝重的眼神让老街儿女们肃然起敬;仰起沧桑的脸与老街相息。我临近老井,看见那幽深的清水,那里是否能照出岁月的痕迹来?
   
       岁月在老街黯然中流逝,老人和老街一起垂垂老去,不复当年;年轻人一代一代走出去,离别了老街、离别了深深的眷恋,去寻找新的生活。老街被遗忘在记忆的底层,谁还会翻阅?
   
        我一个人静静地走着,走在这被遗忘的老街上。……
   
       恍惚间,我觉得我就是这老屋瓦楞间滋生的瓦楞草,只有在老屋、老墙、老瓦的温存的庇护下,才能找到一点安宁。透过瓦片上斜阳的印记,我似乎看见了岁月正在我头顶消失。老街慢慢远去了,留下这苍老的身躯。
   
       老街啊,你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你教会我如何吃苦、如何奋发、如何生活;你无私给于,外婆般的嘱咐和叮咛,震撼着我的心。唤醒了游子对你的向往与怀念。此刻,我站在你的面前,心潮在涌动。……
   
        我轻轻地说一声——你没有被遗忘,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不朽丰碑!我抹去眼角的泪花,对着苍天呐喊——老街啊!推土机的轰鸣声接近你时,带个口信,我来为你送行!

       我一个人静静地走了,带着无限的挂念和惆怅。
   
       老街苍老的背影渐渐地远去了。……
                                  2007年4月
                                写在老街拆迁前夕
散文朗诵:http://www.tudou.com/listplay/2E1R4f8iQzQ/tWuUUGEG8zk.html


/老把式


          东临大海,南靠长江,这块现代文明引领时代飞速发展的版图上,蜗居着家乡的一条古老小巷。它带着历史的厚重,迎送着岁月时光的来来往往,静静地搁浅在长三角的岸边,一搁就是上千年。

        走出小巷的那一年起,匆匆忙忙已是半个人生。从未抹去那番小巷记忆。小巷见证了我的成长。伴我度过了那些蹉跎岁月,每一次走进走出,都有刷新的情思和疼痛从心底涌起。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又一次走进那悠长悠长,熟悉而又亲切的小巷……

       一个人揣着沉默沁透的思絮,带着回归的气息,迎着金秋夕阳,漫步小巷,聆听岁月远去的小巷语丝。

       小巷南连无语的老街,北接熙攘的新区。承当着难以割舍的历史牵挂。走进小巷,像进入了真空的隧道,静谧地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古老沉默的灰墙把天空划开一条口子,阳光顺着口子溜进小巷,施舍些许的温暖。看不到流云的眼神,听不到飞鸟的歌声,在季节相遇又离别的匆忙中,磕击着脚印串起的故事。那斑驳的墙面上,被雨水冲刷下来的土凝固成一种记忆,犹如老人浑浊的泪滴,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小巷两边,门对门闭锁着,虚掩着。缄言默语。

       是谁家的丝瓜藤不甘心寂寞,偷偷爬出院墙,在老屋翘角的檐下,迎风摇曳着。那扁豆已失去夏日的嫣红,一串串饱满豆角,风一吹似乎要洒落一地。墙边拐角的金银花的芬芳搅和着小巷的沉香,让人心醉。只闻得水井边围着洗刷的老少妇女,唠唠叨叨,笑语阵阵,撕破了静寂,给小巷带来浓烈的生活气息。

       小巷日照很短,微风带着丝丝湿润从小巷穿过时,顿觉心爽气顺。如果在秋雨绵绵的小巷中穿行,柔情的雨丝洒落身上,让你恍入梦境。仿佛是在戴望舒笔下,彷徨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中。虽未遇见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却也常常碰到花伞下面不逊色于江南美女的清秀,那擦肩而过,那腼腆而明亮的眸子偷偷向你一瞟的瞬间。一次惊心动魄的邂逅也能在这无人的雨巷中完成。那是怎样一种情愫。

       到了冬日,那个团圆节前夕,我常常手提行囊,踏着厚厚的积雪走进小巷,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小巷家家户户门头挂着红红的灯笼,对联、喜笺。年饭的香味盈满整整一条小巷。年迈的妈妈早就站在门口眺望我来的方向,我忘记了脚下积雪,快步迎上,掸去妈妈身上的雪花,喜悦弥漫在喘气的水雾里。相拥在积雪的小巷。我放下行囊,一桌丰盛的热气腾腾的家宴等我就坐。一家人融融乐乐,品品这尝尝那。爸爸的厨艺远近闻名,那得意而自信的微笑,温暖了游子冰冷的心。这大概是爸妈每年的唯一期盼了。

      如今,爸爸的身影已经永远躺在了小巷的怀里。此刻,我一抹长长叹息,那伤痛,生怕惊扰了我享受夕阳那颗宁静的心。

      庭院门口的轮椅上依然坐着一位老人,她是这条小巷第二位百岁老人,今年已经105岁。她一动不动,像是融化在黄色光里的雕塑,我又一次注目时,她略带微笑,向日葵般的面部朝着夕阳,白发如絮,仿佛是小巷时光的见证。眼睛眯成一条缝,荡漾着幸福的笑意。她已经记不清我是谁了。

       再向前走几步,这里曾经是蔬菜大队的菜地,向右一个九十度大拐弯,这一拐,拐的有些任性,拐出了青春年少的烂漫,拐出了儿时童趣的斑斓。

        上学的必经之路,我挎着书包,手推铁环(木桶的铁箍)碾过小巷的青石板,走到拐弯处,收起飞奔的轮子,突然慢慢悠悠猫步起来,那眼神总是瞄着地里诱人的香瓜,乘看瓜人打盹之机,一个跃步瓜捂在怀。然后三五个伙伴角落里分享。

        到了青春年少,总是在傍晚,约几个同学在菜地的拐弯处,二胡、笛子、月琴和着清风明月,不知疲倦凑起青春旋律和未来的梦想,谈不上专业的琴声,悠悠扬扬飘向那一扇早有预谋的窗棂,初亮橘黄色窗户闻声徐徐打开,扎着蝴蝶结的姑娘一身素装,白皙略带稚气脸庞,长着一双大眼睛。每每送来一波勾魂的微笑时。那一刻,走神了,乱调了,心跳加快了。也不知姑娘心仪我们中间哪一个?至今还是个迷。

       不知何年,菜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小二楼塞满了拐弯处。小巷又延长了许多。那一段浪漫随之埋在了墙根下。

       我顺着小巷一路走来,触摸着巷尾老墙,轻磕残壁无声的记忆时,我的心潮在翻滚。
那一年我18岁,也是这深秋的季节,我一条扁担挑着行李,妈妈将我送到巷尾,萧瑟的秋风,零乱了她的头发,浑浊的眼眸含着两行清泪,家里仅剩的五元钱塞进我口袋里,沉重心情轻呼我乳名“饿了买点吃,冷了加件衣服。常常来信,别忘了这里是你的家啊,妈妈在家等着你……”她举起的手放下,放下的手又举起。我再一次回望身后的妈妈、再一次回望妈妈身后的那条小巷……我强压住哽咽,挥挥手。我把离别的牵挂,定格成一幅图画,从此尘封在记忆行囊。我依然坚定挑着担子走了。

        那一条小小扁担,丈量着小巷的深远。而小巷的深远每时每刻都在丈量着我人生的路。丈量着牵挂的悠长。

        透过岁月的洗礼,抹去风尘的记忆。小巷还是那样:一种历史的沉淀,一个时代的背影。几代人的沧桑。

       我心中的小巷啊,淡泊如水。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我生命的根须早已植深于你的青石板,我的情思永远盘结在你的脚下。

         小巷,悠长,悠长……
                                                                                                               2010年10月


儿时的夏夜
文/把式


       当我离开那片故土,在同一片星空仰看同一轮圆月时,只感觉这个夏日因为年长和都市喧嚣变得遥远与陌生起来。只想做一味儿时的童梦,在那里触摸夜风的轻柔;悉数群星的闪烁;亲吻萤火虫的烂漫……那一幅幅被定格成老街夏日的图画,萦绕脑海。忆起童年的快乐,莫过于儿时的夏夜。

       老街吸足了一天的炎热,慢慢退去的时分。院里那棵樏树上的知了又开始吱吱咋咋、喋喋不休。知了……知了……。仿佛在说,知道了,知道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放下手中的活气,打来冰凉的井水,泼洒在院里的角角落落,瞬间热浪扑面。老街里家家户户搬出了凉床,搁起了门板。有的还点燃木屑,取烟驱蚊。几乎同一时间,各自家门口圆桌上、门板上摆满了晚餐,人们开始了一天中最快乐的享受。爱串门的大嫂,捧着饭碗串东家走西家,边吃边聊。这条不宽的老街,一眼望去,象是五花八门的“大排档”。不同的是多了些蚊帐和躺椅。

        天色渐渐变的暗,清凉的晚风携带湿润,悄悄地吹进幽幽的街巷。一弯钩月携着星星点点,从树隙中从黑沉沉的瓦楞洒下清辉。萌生出些许的凉意。

         三五个小人儿聚凉席而卧,放眼仰望璀璨的夜空,细数蓝幕里的点点繁星;惊呼流星拖尾时的瞬间滑落;倾听外婆讲述牛郎织女的不老神话。无限的遐想驱动着孩子们的好奇。大人们坐着聊着。唠嗑着一天的收获,何时何地可以买个好价钱。不离手的那把芭蕉扇时不时摇动。已是招风驱蚊习惯性动作了。再小一点的孩子在母亲细软的歌谣中,带着星星的祝福,潜入梦乡,嘻戏在童话的五彩世界。

         七八个半大的小人儿,拖沓木屐,踏在青石板的街上,发出零乱的,啪嗒,啪嗒声,由远而近。他们诡秘的神态比划着“今晚逮到了一个黑大头(蛐蟀),如获至宝,不许亮相,明日的胜利必是我的铁将军!”。

        远处送来一阵阵蛙声,伴奏着“纺织娘”悦耳动听的歌谣。萤火虫从星空飞来,又向星空飞去。我总是带着妹妹抓几个放在玻璃瓶。那忽明忽暗的亮光,带着它们的殷情为妹妹们编织着幻想和梦境。时不时,从老街尽头飘来缠绵如述的乐器声,象清溪那样淙淙流入心田。驱去夏夜的闷热和睡意,干渴沉寂的老街,又有了生命的滋润。

       我总是在这个时候,搬个小板凳,赶上刘伯说书的下一回。托起小下巴,静静入神地听着。那刘伯绘声绘色,说到精彩时,瞅着打鼾的孩子屁股用力一拍,惊的他从梦中归来。懵懂中茫然而微温。刘伯亲昵地说:“乖乖,大蚊子!”于是孩子们舒心大笑。钦佩刘伯的幽默而不失机智。那孩子擦去口水,也跟着傻笑起来。故事在继续中,我有时会插话道:“那赵子龙后来呢……”刘伯卖弄了一下:“请听下回分解。”常常后悔不该插话。

       夜深了,夜静了。街巷里的凉床上,横七竖八躺着初入梦乡的人。时时传来拍打蚊子,噗噗声,和细语声。贪玩调皮的弟弟,总是在这个时候,触弄我的夹子窝。要我带他玩。我们找来床单,将弟弟骑在我双肩,然后床单从他头上披到我脚下,足有两米高,带上手电,躲在路口角落。手电对着下巴,舌头一伸向上射出一道白光。忙着归来的小女孩路过面前,先是一懵,接着快步惊呼。那女孩吓的几夜没睡觉。那一次,遭妈妈的芭蕉扇狠狠拍了屁股。挨打的弟弟没哭,反而笑的口水直掉。

       孩子们玩累了,汗也干了,个个都在自家搬来的竹床上睡着了,大人也陆陆续续打起鼾声,远处的青蛙、“纺织娘”也谢幕休息了。我钻入蚊帐里望着那深邃、浩瀚、唯美、空灵的夜空,沐浴着凉爽的夜露。享受着徐徐夜风带来的惬意。那故事的悬念,还在心中回荡。人们在梦里期待着明晚的相聚。老街又恢复到往日的静寂……

       岁月消失了我们的韶华,消失了诸多的无奈,却消失不了我那永恒的童年记忆。那老街,那青石板,那凉床,那芭蕉扇……还有那不喑世事童年伙伴。
                                                      

                                                                                                         2011年8月



/老把式


        天水泡茶,是小镇历史文化的亮点。悠长而久远。

        它只属于遥远而纯朴的故乡,以及故乡人的风雅和闲适。那青砖黛瓦的四合院,那屋檐下条条的“竹过漏”(学名“笕”)和过漏下面的大洋坛,将天赐的雨水流入小镇的“血管”,链接着自然的造化与民间的习俗;链接着不变的岁月与变幻的人生。雨水、雪水,那是天上的圣水,曾经世世代代滋润着、延续在那片土地。

       那年回家,由于屋顶修缮,无法接到雨水,想起储存八年之久的天水,用之泡茶,啜饮一口,顿觉甘甜香气沁人心肺。

        于是,我查阅资料,传说中的茶圣陆羽在《茶经》写道:水可分以下几品:其水,用上水(雨水、雪水、山涧泉水)为上,江水(地面水)为中,井水为下。陆羽认为上水最好,其次为江水和井水。而上水中的泉水,若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过高有不能饮用之分。我联想到,九寨沟的水清澈透底却无鱼。故曰“重水”;红楼梦第41回,品茶发烧友妙玉将储存于“鬼脸翁”中五年之久的梅花雪水泡茶以招待宝玉和黛玉;唐宋时期,故乡在围海造地、筑堰引水时,井水偏咸,唯几口甜水井被官吏霸用,百姓只有接雨水为生活之用。天水泡茶就这样延续下来。

        几百年过去了,故乡人一直以耕为生。在自然生态里,天空是蔚蓝的,而落下的水,是清澈无害的。洗一把手滑滑的。故称之谓“软水”。大凡庭院大的富裕人家都有几口黑黝黝,口小肚大具有一定恒温效果的洋坛,选择合适的季节根据天气和环境状况,收集天水。经过过滤、沉淀,到存放,道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多少年不会变质、不落灰、不生虫。据考证,天水性凉驱躁、提神醒脑,天水泡茶活性强,渗透性好,可充分发挥茶性,使得茶的色香味形俱美,汤色清明,香气四溢,口感清醇。

       故乡人用天水泡茶还讲究茶具,一般使用细瓷薄壁,带盖杯。内壁为白色,能观赏到茶叶由下沉而上升的美妙过程。茶汤入杯,茶色渐渐变绿,茶气得以高杨,而香气积聚在细瓷杯盖子上,拿起盖子,凑近鼻端,啊,那个香啊,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茶香初为热香和杯面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此时,用杯盖披开浮面茶,杯盖和杯口留出一小缝隙,饮茶入口,香味生发,唇齿留香,谓之内香。内香沉郁,携茶韵而悠长。品饮之后,留在杯底的香味,就是杯底香由温香转冷香,变化微妙,手握盈杯思虑之间,万千不平之事,尽随茶香而去。冷香内敛,柔中有刚,持香长久,是最耐品味的。

       我喜欢天水茶,呷一口,那股清冽甘甜透遍全身,闭上眼,回味一下,犹如见到清幽明丽之景,亦会心荡神驰,顿生许多淡泊名利,超凡脱俗之念……捧一本唐诗或宋词,坐在家乡屋檐下的藤椅上,听绵绵春雨吟唱家乡民谣那悠久的缠绵,轻轻地溅出我心中柔情的涟漪。

       郑板桥写过一副轴子:“青盐白米览子饭,瓦罐天水菊花茶描绘出故乡人的粗茶淡饭、与世无争、勤劳俭朴的生活情操。

        我喜欢天水茶,聚一些亲朋好友、文人雅士,选择一个雨天的竹庐、残荷听雨的境界里喝茶,谈天说地、说古道今或挥毫泼墨、点文论词。天水茶香的飘逸和着文士骚客的细腻敏感的情怀,感悟着那份温馨、那份宁静、那份浪漫,所有尘世的喧嚣、烦人的心事,都已悄然地消散,遁迹无踪了。真可谓:煮酒论英雄,品茶侃人生。

       此刻,天水泡什么样茶已再不重要了。泡龙井、碧螺春、泡藿香、泡佩兰、泡菊花……因为天水之意已充盈于心田,以它特有的魅力完成了天水留客,天水容人的使命。这大概就是一种天水的茶韵吧。

       天水泡茶是这个小镇的历史文化,如今在人们心里渐渐淡化了。随之而来的是人为的矿泉水、纯净水充斥天下。在这个新茶上市,碧螺春香的季节里,我走在街头巷尾,寻觅着竹过漏和天水缸。已经所剩无几。过去的灰墙青瓦变成断墙残壁,或许能居住的老房,也是无人栖息了。就连一向情迷于天水茶的文人牛先生也搬进了洋房别墅,哪里还有正宗的青瓦天水。

       但这不代表天水茶已经销声匿迹,失去抗争力。如皋老街郜家巷的一处明清建筑,距今约有200多年历史。年过半百的房主朱先生用他收集的天水当礼品赠送外地朋友;如东双甸一户老房户主挑着担子卖天水,一元钱一水壶。掬一杯看似“猫眼睛”清澈见底的天水,我的心震动了。卖的哪里是天水啊,那分明卖的是一种情结,卖的是思旧,卖的是文化遗产与当今社会生活环境的抗争!

      家家竹过漏、户户有天水,这个印象已永远被俗尘物事隔离湮灭了。被时光过滤后的我,已心手错位,然而我与天水茶总有不解之缘,或者说一个宿愿,那就是:避居老屋,清茶布衣,天赐之水,养身延年……
                                              写于2012513

生命的最后驿站
                                    文/老把式

         依窗远眺,一幅幅绿色的旋律,伴着生命的音符,不断跳跃在车后的田野里。谱写着初夏的动感乐章。是召唤我还是嘲弄我,心与景始终无法和谐。列车缓缓停下,上车下车的人群总是那样匆匆忙忙、来来往往。车子又开动了,毫不犹豫驶向既定的驿站……。生命的旅途何尝不是这样?夏天的绿色正旺,离秋天的落叶还有多远?

       弟弟电话里说:妈妈的老病复发了,医生不敢使用大量激素做冲击治疗,决定使用大量丙球代替,兴许能闯过这一关。但最终是不能清除病根。所以,妈妈的生命是暂时的,妈妈躯体是一个走走停停疲劳不堪的古钟了。

       我忐忑不安匆匆赶回老家医院,来不及放下挎包,摸住妈妈干枯的手,看着她蜡黄的脸,显然是很虚弱了。我的心突然间揪到喉咙眼。我坐在床头,弟弟疲倦的眼神,大概昨夜没有睡。一边作一些简单介绍,一边忙着 配合护士。妈妈总想和我说话,我们有一句无一句聊着。为了不让她担心,往日刚刚到家那种喜悦和随意没了。变得格外小心和客套,生怕有一句话说错让她难过。妈妈期盼的眼神,和对人世间的留念,以及病情发展的严重结果,只有我心里明白。我在妈妈的心里是坚实的靠山。她是一樽风中残烛,需要我用身体挡着,小心地让它燃烧到终点。我要给妈妈信心,给妈妈希望。就像小时候我跌倒在地,妈妈鼓励我,自己站起来,然后用她体温熨平我的伤。

       那一刻,我着实感悟到这种母子间相互支撑的力量是何等伟大。

       我环顾了病房,设施大致合理。医院的程序我基本了解,查房、拿药、换药、打水、膳食、洗漱、缴费……。医院不是常人所想象那么清静,那是一个有情绪有感触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送来一个意外受伤的病人,那血淋淋的生命,和亲人惊恐的呼唤,会把你的心,一下子吊了起来。有时也会安静小心地进来一个朋友,在他朋友床前,放上一束温暧的康乃馨,或者一篮鲜美的水果,然后说了一些祝福的话。同样某个时候,又会因为一个高危病人突然离去,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叫声,把你原本健康的心,一下子又扔回了谷底。还有这样的时候,是哪一个病友,带着他康复的微笑,和你挥手道别,他向你祝福,并对你说:“快了,你也可以出院了!”生命在这样的世界里,总是让你不能平静;让你觉得这里人在等待“走”与“留”抉择;让你觉得你在为别人的痛而痛着,在为别人的乐而乐着;在这里,情绪不再属于你个人的,它属于你能听到、和你能看到的每一个病友的,甚至是你根本就不认识的病友。

        忙乎了一天,我觉得有点疲惫了。帮助妈妈吃过晚饭、洗漱完毕,我一个人到外面的花园走了走,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病房里的窗户和门不能随意打开的,这让我感觉到好象过了很长的一年,头脑昏沉沉的。

       医院的花园很美,种着各种各样青绿色的植物,让人感觉春意盎然,七月的沿海地区,绿色生命争芳斗艳!我无心赏阅,没有目的地走着,傍晚的阳光照在街道燥动的人群,微风夹着空气中的湿润徐徐扑面而来。院里到处是匆匆忙忙的人流和医者,他们总是在为某个生命的延续而奔波着。只有病人,在这里,才算是悠闲的。但是他们的悠闲,却是在别人的搀扶之下,吊着药瓶,过着痛苦无奈、有时甚至绝望的悠闲!

       医院大门口,一个高大的雕塑,这大概是白求恩,下面“救死扶伤”四个大字,光彩夺目。 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就这样在医院的门口,没日没夜地守护着,看着医者,也看着病人,永远捐献着他那一颗善良的心!然而,不管怎么说,始终无法拯救这世界万事万物,该走的还是走了。

       手机响了,我知道是我爱着的人,远隔千山万水发来的信息:“穗,妈妈好点了吗……”原本一颗惆怅孤独的心,明亮了许多。一下子把我们三人的心融在了一起。妈妈这辈子什么都不缺,大概缺的就是这份融融的婆媳之情吧……

       回到病房里,我放下陪睡的折叠床,将妈妈的被子掖了掖。左右两个病友家属在小声相互交流各自的就医经历。病房里始终弥漫难闻的药水味。我躺下来拿着杂志翻阅,不知什么时间睡着。朦胧里听到妈妈的叫声,我一骨碌爬起,我小心翼翼搀扶着她去卫生间……

       几天过去了,看上去妈妈有了点精神,她开始向我唠叨起这次花了多少钱,还受了多少罪,虽然有医保但不能报。唠叨着还能过几年,日后生活安排。我当然时不时地安慰着他,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健康才是人生最为重要的。当别人将大把钞票挥霍于灯红酒绿,我们姊妹却将赖以生存工资收入用于救活妈妈生命。其价值比无可估量。在饥荒的年代,你怀抱弟弟,背上小妹,左手携大妹,我最大只能拽着你的衣襟。走啊走,不知哪里是头。你恨不能割下自己肉喂活我们。今当我何尝不能!说到这,妈妈开心地笑了……是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而是精神和病痛折磨,是那种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牵挂之痛。在物质和治疗需求基本满足下,更重要的就是一份骨肉之情的支撑了。我想起孔子说的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妈妈虽然没听懂,但她心里明白,她在为我们子女心痛那一点钱。那是她用年轻的生命,积累起来,然后又在一次病老时,全部消耗殆尽的血汗钱。正象那句老话说的“年轻的时候,用命换钱;老了,用钱换命”。是的,这就是人生的一点无奈吧,生命的一种刻薄!不管你是谁,总免不了生老病死,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坦然地去面对。所以有时我也常想,凡事总要看开点,别总是为了那些世俗名利,去争先恐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这世间还有多少时光属于自己?

        妈妈终于出院了,安排好妈妈日后的生活,又要分别了。妈妈手拄柺棍,脚步蹒跚对我说:“儿子你走吧,别牵挂我,我会好好地过下去的。”她说话的声音瞬间变调了,眼眶里饱含了老泪。我喉咙突然发硬,说不出话。是的,去年和爸爸分别时,他也是这样说的。竟然成了永别的话……

       妈妈,当我和你一样病老的时候,会是怎样?在生命的最后驿站里,还会有如此的缠绵?如此的依恋吗?如此的系心之痛吗!

       我登上返程的车,车外依旧、车内依旧、人生旅途依旧、生命轮回依旧……

                                                                                                        2009年12月11日



                梦 中 的 茅 屋
                                                                                    文/老把式

  
  我们携手走遍了千山万水,终于看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风景,相视而笑中,你我不约而同地停下流浪的脚步,就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建造一座自己的茅屋。
  
         在那片向阳的山坡上,就是我们最心仪的房址,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从大自然中取材,建造一座茅屋,用坚实的的松木作柱梁,以长长的茅草为房毡,构筑我们简单而朴素的天堂。在面南的墙上,留一扇小小的窗,留给喜欢悄悄来作客的阳光。
  
         立在茅屋的前面,抬眼望我们的四周,布满了青青的山林,清晨或傍晚时分,有朦朦的雾霭悄然的升起,浮在一片绿色之上,还有那若有若无的光,营造一个梦幻一样的空间。在茅屋不远的前方,有一道清澈的山泉,那是山上的流瀑化成的,泉水干净而透明,透明的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子,被溪水洗刷的光滑而圆润,让人不由自主的喜欢,我们给她取名叫做:“碧溪”,从此她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水。走进青青的山林,遍地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和繁密茂盛的灌木,还有小伞似的蘑菇和银灰色的木耳,偶然间,一只野兔或一只梅花鹿从草丛中穿过,跃向了另一片草丛,瞬息不见了踪影。阳光从树木的林叶间的缝隙钻了进来,照在绿叶上晶莹的露珠上,隐约透射出七彩的光辉,一阵微风吹过,就像盛在碧盘上的粒粒珍珠在优雅的滚动。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四周快乐地鸣叫着,形成了一曲动听而优美的音乐,让人感叹这大自然的和谐,而沉醉于其中。我们的茅屋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简朴而狭小,却是我们温暖而幸福的家,抬眼有青山,倾耳听鸟鸣,这本身就是一件单纯而惬意的感受呀。
  
        清晨时分,我们相携走出茅屋的小门,去前面的碧溪洗一把脸,任清凉的泉水滑过柔嫩的肌肤,一天,就在这种清清凉凉中开始。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溪边的空地上伸展着灵活的身姿,打一趟拳,练一路剑,让生命的活力尽情地展现,兴致来时,我会奏起一曲动听曲子,你会随我的曲子跳起了婀娜多姿的烟盒舞,我们相互欣赏,看你无限爱怜的眼神专注地看着我,阳光在琴弦上跳跃,看你跟着我的一颦一笑而一颦一笑,似乎所有的时间都停住脚步,似乎所有的万物都朦胧如雾,让我们尽情倾洒浓浓的情意和幸福。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情意更深厚,比这种幸福更幸福呢?!
  
        当你为我擦干细小的汗珠,我们手挽手走回我们的茅屋,我开始打扫我们的用具,你则挽起衣袖,准备一顿清淡的早餐。进进出出中,我汲来清清的溪水,用心地擦拭着我们木质的书桌、陶铸的茶具,然后去采摘一束纯色的满天星或蝴蝶兰,插进我们古朴的花瓶,顿时我们的茅屋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意味。当我转过身来,你已摆上了一碟小菜,两碗米粥,还有调皮的你向我伸了伸舌头,俯下身来,你的双眼含满了无尽的温柔。
  
        在茅屋的附近,我们开辟了一块山地,种上小片的谷物和喜爱的蔬菜,还有西贡蕉、小蜜枣、蒙自的石榴和大枇杷。细心的你还为我栽下了几棵茉莉花,看着茉莉花我哼着那动听的江苏民歌。我用扁担挑来溪水,你细心浇灌我们的园子,在我们的眼中,这一棵棵植物都有着绿色的生命,给我们以感动和馨宁。当夕阳映照在山坡时,我拿起画笔,蘸着五彩缤纷的颜色在画板上泼洒,我们依偎的身姿,一次次被斜阳偷偷地定格成美丽的风景。在回茅屋的路上,我们时而追逐、时而携手,笑声、歌声在绿谷里回荡……
  
        在茅屋的墙上,有你亲手绣的十字绣----嫦娥奔月。下面是我做的结实的书橱,里面放着我们千挑万选的书籍,有诗有词,有歌有赋,有佛学,有史书,有太极理论,有普洱茶,有我们所能得到的喜爱的书。或夕阳下,或月升时,你我常常执书静读,任淡淡的书香浸染了两颗心扉。读到妙处,我们便会放下书,交流我们的看法和心得,直至阐述开来,延伸到很广阔的范围,你更加体会到我豪情的温婉,我更加领略到你温婉中的豪情,相视而笑间,已幸福的无言。读完一个段落,我们就停下来,我轻轻打开窗下的古琴,弹拨一支优雅的曲,眉目顾盼处,瞧见的是你赞赏和关爱的眼神,一颗心,就随着琴声飞扬起来。不知何时,你已取出我寻觅很久才为你找到的紫竹箫,和着我的琴音悠悠而吹,琴箫合壁,奏出的是我们心里想象的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茅屋的一切,就在这清雅的声音中丰盈起来。
  
        夜晚来临的时候,油灯下面,我伏案执笔,捡回那些遗失的岁月。你会给我沏一杯香茗,取一件衣服给我披上,然后轻轻抱住我的背后说:“别着凉,早点休息吧”。通常在这个时候,我们会虚掩茅屋的门,相携而出,一起看天上明月,挥洒如水的月辉,回首再看我们的茅屋,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薄雾,宛若仙境中的房屋,和周围的花草树木一起沐浴在朦胧的月光里。偶尔不知是什么动物稍重的脚步,惊动了林中栖息的鸟儿,随着一两声清脆的鸣叫,从层峦叠嶂中飞起,飞向远方的月光里,常常转了一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许他们也喜欢这个地方,从而也把家安在了这里。而有时清晨早起,会发现茅屋门前的地面上,印着一些花样的脚印,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在我们熟睡时造访了我们的茅屋,留下了这些好看的花纹。而有时,遇到受伤的小动物,不小心从窝里掉下来的雏鸟,我们总是细心地给他们以温暖的呵护,疗好伤后再送他们回家,再以后,他们甚至还会认得我们,带给我们另外一种方式的惊喜,而我们的世界,也因为他们而更加释然。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与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互为邻居,也许曾经在某一个时刻相遇,哪怕是惊鸿一瞥,也在彼此的心间留下了一个或清晰或朦胧的印记,或许近在咫尺而不曾邂逅,那么也许早已听过了彼此的声音,就在那种无言的交流中,也已经用各自的方式彼此承认和关心。
  
        当明月隐藏的时候,我们会在茅屋前面欣赏黑夜的美景,看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观星座的呈现和转移,偶尔有流星划过的时候,你总是快乐地叫着我的名字,让我快些许一个最美的心愿,我却总是把那个我们共同的美好心愿说了一遍又一遍,放下合十的双手,迎上的却是你盈满深情的眼睛,于是,一切都在瞬间妩媚而生动,生动的无比嫣然。
  
         这就是我们的茅屋,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幸福的不能再幸福!

         茅屋虽简陋,载满了我俩的爱、我俩的情,置身在铺满金辉的山坡……


                                                                                                                              2009年3月31日


战友,你还好吗
                                       文/老把式

          当我脱下军装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男儿坚毅的双眸,那一刻,多么想再看一眼这曾属于我们绿色军营,再看一眼操场里镶嵌了无数花瓣似的脚印,多么想再亲一亲这片黄土地,再吻一吻这一架架战鹰;多么想再跨起冲锋枪,在跑道的怀里站到天明。那一刻,有泪无悲,给离别的战友一个有力的拥抱,望着战友挥动的手,道一声“别了”,深情地说一句“保重”,我知道此一去也许是终身难见。

       30年了,带着对战友一生的思念,一世的牵挂,今日聚到一起,找回我们曾相思、相伴、相护的那个岁月。当昨天的回忆,以走近的方式变得遥远;当今天的相遇,以往事的沉淀为之感动时。彼此紧握的双手久久舍不得放下;问候话一句接一句。望着曾经天真而熟悉的脸额上,被岁月隽刻的年轮。我读懂了一种别样的真情、别样的深沉:这些年一路走过,或惆怅、或得意、或悔恨、或快乐……

——他,来自上海,部队岗位警卫,第五年入党继后复员于上海建行,凭着他的聪明好学和执着,拿到本科学历,取得国际认证的皇家尺量师资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浦东机场有个他足迹,磁浮列车他洒落过汗水。人称他是工作狂。

——他,来自天津,部队岗位空管,转业于天津公安,凭着他优秀人品,就任于监狱长至退休。

——他,年龄最小,官职不小。转业于检查院。凭着他聪明和极高的情商,不失时机把握机会,几经学习、调动、换位。现任执法局长。

——他,五年复员,回家务农,至今还有一亩三分地。一栋小二楼置身于青山绿水中。无忧无虑。

——他,复员于大型钢铁企业,身体原因,20年前退休,无所事事,生活悠哉悠哉。

      “还记得他吗,在十年前就离开人世。”

     “他转业后进了企业,倒闭后,曾在马路边摆摊修车” “还有他,土地局长,被判死缓。”

     “哦,还有他,离开部队后,改革的浪潮将他推到了老板的位置上。考察、洽谈。忙着资本运作的梦想。”

       多少幅黑白反差的经历让人惊叹;多少难忘回忆带着激动涌上心头;多少珍贵画面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还记得刚换新军装时兴冲冲地踮脚和你比个头

       还记得刚带上帽徽领章对着窗户上玻璃左照右看  

       还记得除夕夜冲天的爆竹声驱散了想家的忧愁

       还记得联欢会上你推我闪,让我害羞地一展歌喉,

       还记得生病卧床,班长轻掖被角的温柔

       还记得,晚饭过后操场上篮球声声,单双杆矫健身影

      还记得,你手持我的一封家信高声说,你的信。我的激动地心快蹦出嗓子眼。此刻你却要挟,没有香烟不给信。我飞快买了“金沙江”(二毛六),一边看信,一边分享。

      在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里,我们拼搏于训练场,共沐于同一片阳光,共撑起一片新天地。像战鹰搏击长空,像巨龙遨游万里边疆。军营的生活,恰如流光溢彩的画面,也似一阕跳跃着音符的乐章,青春的脚印留在了军营大道,没有花前月下、儿女情长、轻歌曼舞,只有训练再训练,只有学习再学习,只有争优再争优。夜间站岗时,才有空想起爹娘、兄弟姊妹。想起那个遥远的家。

      把酒临风,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一握手,心有意,手有情,掌心中有千言万语。醉一回距离的感动,享一场纯净的魂牵,攒一些回忆的碎片,梦一种蔚蓝的思念。酒杯在激荡中相碰,寄语在席座间穿梭
   
   碰杯、激动、喜悦……我扬起脖子,又一杯下肚……

      时光虽然已过去,你我分别奋斗在天南地北,生活在各个地方,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岗位,有的已经抱上了孙子,但不管在哪里,都闪烁着军人的光辉。你我均饱尝了岁月的冷暖风霜,并渐渐步入老年,事业有成,妻儿促膝,感受了人生,享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每当夜深人静时,一片怀念的心情油然而生:战友,你在何方?可都安好?真希望能再次相见,再一次重逢,再一次相聚,今天终于实现了。

      天涯虽远,愿望相同,我们分布在四面八方,但我们心灵相通。战友难常见又何妨,战友的情常念又何碍,见一见,聊一聊,谈谈过去,叙叙今天,展望未来,也是美事。战友聚会有如拼图,拼合着一幅壮丽的人生画卷。

      失去的是岁月,迎来的还是岁月。岁月的年轮永不止歇地转动,但留在我们心中的永远是你我年轻的模样和充满阳光的部队生活。我们虽然没有卓越的功勋,也没有成为彪炳千古的英雄豪杰,但这座大熔炉炼就了我们,幸运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也炼就了将军、军事科学家。我们也曾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保卫着祖国的万里边疆,为军队强大、国家安全、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作出贡献。共和国的旗帜上也染上我们的血汗,共和国的史册上也有我们跨越战火焇烟的雄姿,自卫反击战中,回荡着我们冲锋杀敌的呐喊。我们为半生军旅、十万里铁马冰河,一生奋斗,十万首大漠浩歌而自豪。每一个回忆都刻骨铭心,当歌而记,每一个思考都是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发为疆白,心为国赤,我们无怨无悔。但过去的辉煌不代表未来的拥有。 在岁月面前,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久久徜徉,也别对失败耿耿难忘;我们已到人生又一个转折点。我们的未来有崭新的生活。

       战友们,让我们再一次尽情饮干这杯欢聚的酒,它带着在坐的每一位战友的情喧而祈祷,让每一位战友兄弟般的深情,化作你我生活的甘露,化作后半生征程的动力。
战友们记住吧,记住那躺在黄土地上的跑道,那跑道边上的一簇簇野花;记住那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的英姿;记住那个青春燃烧的年月。记住这30年后第一次相聚,和一张张刻满岁月痕迹的面容。

      战友们留下吧,留下你的温情,就下你的激荡,哦!留下你的手机号码。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我们不要为得到和失去烦恼,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人生旅程就像一个圆,当走到终点时,才发现又回到原地。得到再多时,才发现,原来还是一无所有。战友们,乘着夕阳未下,让我们尽情地享受一下晚霞的宁静和淡然吧。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诉我说:“你的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实,谁的步子,都会有深浅。”

      再见吧,战友!

     今后的岁月让我们彼此祝福,虔诚守候……
                                                       2011年10月18日

行走在西域的路上
文/老把式


         没有到过的地方,总想走一走。而到过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柔,那天再蓝,那云再淡。在我人生的旅程,串起一簇簇精彩的脚印。封存在不老的心境,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度此生。

       有人把旅游当做看美景,放松心情。从一个自己呆厌烦的环境到另一个别人厌烦的环境。看一看,比一比,从中领悟点什么。总是不甘心圈地禁锢于一生。也有人把旅游当做挑战自己。把旅游当做课堂,在这样一个自然地课堂里寻找一种感悟。我偏重于后者。我当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

       这大概是我有生走的最长的路。在中国的版图上看,东端到最西端,一分为二,切割的如此均等。遥遥六千多公里。一路走过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奔腾咆哮的黄河;神奇秀美的天山天池,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还有那条闻名古今的丝绸之路,神秘莫测的交河古城遗址。我魂牵梦绕。循着远古痕迹,追逐着与自然的亲和力,我的灵魂被深深的震撼在那片土地上,久久不能归去。

      初入河西走廊,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贺兰山、六盘山脉,西面一眼望去能看到地平线的戈壁,火车行走在狭长的走廊,大片的土地寸草不生,满眼的沙石滩头。这里恰恰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正是在这荒凉沧桑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神奇。

      车窗里望去,嘉峪关慢慢展现眼前。这个长城(明长城)西端第一关,远没我想象的威武雄伟,倒像是个历经沧桑的老者颤悠悠的伫立在这里,向关内眺望着中原沃土和京城。因为这里曾是民族风暴最频繁的地区,中原的统治者一次次在这里与彪悍匈奴展开厮杀。无数兵卒和民众的殷殷鲜血汩汩流淌,染红了偌大的戈壁,也染红了不远处的古老城墙。那城墙便是长城。但这里的长城根本无法与八达岭、山海关的长城相比,没有高大的城墙,没有蜿蜒的气势,也没有雄伟的烽火台。只是一道用黄土堆积而成的残墙,横旦在苍黄沙漠中,被塞外的风沙削割的残缺不齐。没有一点伟大的迹象,更谈不上不朽。空空的城墙上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沙漠中生长的植物都像害怕历史的沉重,远远的在墙角的边缘繁衍。这里的长城是孤独的,也是哀伤的。它曾见证了无数流血、拼杀。远远望去,似乎能听到了铁蹄嘶鸣,无数亡灵的呻吟凄喊。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堵斑驳的土墙,它的存在竟是以民族的征战、反侵略为代价的佐证。华夏上下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从未想过霸占别国一草一木一寸土地。为边疆的安宁筑起长城;和亲安抚;通商贸易;文化交流。我们的祖先博大的胸怀令世人敬仰。如今,在民族和睦的大潮中,它只得孤寂的躺在那里,听凭年轮递增,岁月流转,而独怀满腔幽怨,在漫长的忍受与奚落中反省、沉思。

       敦煌这个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名流荟萃之地、文化工艺集散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我终于见到了大沙漠,那起伏的沙山沙丘,那骆驼排成长队载着游客,骑驼人用纱巾包裹着头,牵驼人一身阿拉伯服饰,随着驼铃声声向远处走去。我为之一振,眼前的这幅图画,不正是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再现吗。西汉张骞(qian)两次出使西域后,开通了从中国通往中亚的陆路通道,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正式开通了连接欧亚非三州的丝绸之路。从此,商队往返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有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从此,开始了上千年的风沙跋涉的壮举。

      月牙泉这个镶嵌在大漠深处的“翡翠”,丝绸之路的补水驿站。鸣沙山紧紧将它包裹。酷似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神而故鸣,水以灵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堪蔚世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对于月牙泉几百年不为风沙淹没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其实这里有一独特的上升气流,风吹沙尘向上堆积的效应。至于上升气流的形成却无从考证。

      莫非是佛的旨意吗?人们不由自主地想从鸣沙山西侧岩壁的莫高窟找到答案。

      莫高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经历代延续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一窟一樽佛,一画一故事。佛窟窟佛窟窟佛,画壁壁画画连画。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我望着反弹琵琶飞天女,沉思许久,联系起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中国的百姓把光明、和善、富美的企盼寄托在了佛主。通过一幅幅壁画表现出来。莫高窟亦如此,它以浩大的艺术造诣,可以傲视异邦遗迹,正是因为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亦如大漠胡杨,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虽然呼吸匀停,但血脉畅通。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佛窟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时代喧闹的背景,在这里演绎着横跨千年的艺术交融。直到被历史的洪流销蚀
离开敦煌后,我们继续西行。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驰名中外的葡萄城,新疆是“早穿皮袄晚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天气,吐鲁番在全国独有的“四最”。吐鲁番有最低、最热、最干、最甜“四最”之称,吐鲁番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克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为世界内陆最低的盆地之一。在到达葡萄沟之前,我们在著名的“火焰山”逗留了片刻。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而名火焰山。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曾取材于此。言火焰山的生成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误入太上老君炼丹炉,蹬倒几块带着余火的砖,落到人间形成的。
游客顶着烈日,行走在火焰山大峡谷。不由自主想起了水。水是唯一赖以生存条件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只有在这里你才会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这里一年下不了几滴雨,未落到地面就被蒸发。因为严重缺水,这里大片土地寸草不生。奇怪的是葡萄沟内却流水潺潺、绿枝成荫、凉爽怡人。原来,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 实行移民实边和修渠屯田,作为抗击匈奴侵扰。修建了“坎儿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引天山雪水经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到达吐鲁番。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又一次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如今,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维吾尔姑娘的笑语歌声全是来自于这赋予生命的坎儿井。

        大巴载着我们游客,爬着坡向西、向西。通红的晚霞洒落在天地间,大片的风能叶在风中摇曳,招呼远道的客人。

       我们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天山天池,祖国的最西端,我怀着强烈激动的心,向着心目中的圣湖一路奔去。我感觉自己正在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只见雄奇瑰丽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银光闪耀;高天湛蓝,祥云缠绕。“人间瑶池”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一湖湛蓝湛蓝的圣水,象一湖琼浆玉液似的,晶莹剔透,静静地荡漾在天山的怀抱。湖面微风吹拂,波光粼粼。远处雄伟壮观雪山和近处莽莽苍苍的绿色林海的倒影在圣洁的湖中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湖泊看上去就象一个人间的仙境。这里气压怡人、幽深静谧。我放慢了步伐,生怕踩碎仙女安详的梦境。我真想投入她的怀抱,和她融为一体。就象徐志摩所说:“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粘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融、消融、消融……”我这样想啊,可我不能这样做。试想,圣洁的上帝之水,岂容我这个凡夫俗子污染啊!但我还是忍不住掬起一捧,一饮而尽。上帝之水,甘美清冽,滋肺润腑,没齿难忘。我几乎是零距离地接触湖水,心情就象是和初恋情人约会,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无可名状。远处,冰山雪峰、蓝天白云;近处,湖水清澈,碧绿晶莹……此情此景,我纵有无尽才情也道不尽天池的怡人养性之美。因为天池的超凡脱俗,是无与伦比的。
      天山天池,其实是一座天然的高山冰碛堰塞湖。她有“天镜”“神池”之意。天池本身面积约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60米,湖面海拔1900多米。天池景区集雪山、冰川、森林、草地、高山湖泊于一身,可谓妙趣天成,层次分明,瑰丽无比。

      经过了远古催生,终于触摸到人间仙境的幽情。我又要依依不舍告别-----那高原湖泊,那一滴上帝的“眼泪”。

      列车开始向东。向东。

      青海湖浩瀚,宁夏沙湖飞鸟,西安兵马俑壮观,大明宫遗址的辉煌与悲惨。在等待着我们。         
                                                                                       2012年10月18日完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19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至尊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3-4-23 16: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风汉月 于 2013-4-23 17:26 编辑

学习老师散文!看到老师这么多的散文,汉月很佩服!以后汉月就是您的学生,请多多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13-4-23 16:20:10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月别谦虚了,请大胆指出我的不足,我们互相交流。你的大作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看,我一定抽时间拜读。我们的追求是相同的,我们一定能发挥的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

听众

2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发表于 2013-4-30 17:46:14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老师的文笔细腻,丰满,生趣还有唯美的意境~拜读欣赏!学习~祝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13-4-30 17:57:46 |显示全部楼层
linaw 发表于 2013-4-30 17:46
问好老师!老师的文笔细腻,丰满,生趣还有唯美的意境~拜读欣赏!学习~祝节日快乐! ...

谢谢你的光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9

听众

252

积分

VIP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3-4-30 19:59:07 |显示全部楼层
静诉岁月的芬芳,将绕过指间的年轮,一圈一圈镂刻在心上,在文字里丰满生辉!拜读好文,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13-5-1 10:08:47 |显示全部楼层
冬儿姐姐 发表于 2013-4-30 19:59
静诉岁月的芬芳,将绕过指间的年轮,一圈一圈镂刻在心上,在文字里丰满生辉!拜读好文,问好老师{:soso_e1 ...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加上自己想象,提炼感人至深主题,文学加工,是写作基础。互相学习。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13-5-3 14:55:03 |显示全部楼层
七彩纷呈,琳琅满目。诠释散文,其要义基本也就在其中了。赞!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13-5-3 18:08:55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牛 发表于 2013-5-3 14:55
七彩纷呈,琳琅满目。诠释散文,其要义基本也就在其中了。赞!赞!赞!

散文如果是一幅画,那应该是国画,如果是一幅书法,那应该是草书。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肤浅之见。谢牛哥抬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

听众

31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3-5-9 18:49:20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的文字,丰富的人生,让我们慢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心云驛站   

GMT+8, 2024-10-15 07:14 , Processed in 0.060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